厦大中文学报

语言学研究

  • 主持人语

    李无未;

    <正>本期论文选刊缀文三篇,分别为:李无未《近现代日本汉语学史文献概述》、杨永忠《多重量词结构的推导》、张品格《日本“汉文典”与清季文法教学》。李无未重在述及东亚汉字文化圈内日本汉语学史之目录,此乃蹒跚学步于张孝达之举要也。此种研究,纵使无如黄季刚所称之发明与发现,亦为求史之必要门径。祈愿有志于此道者可由此举要正路而入,则也定不会空手而归也。杨永忠释多重量词结构,内层、外层、表层、移位,形式呈现与描写结合,颇具超迈之气。

    2022年00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近现代日本汉语学史文献概述

    李无未;

    本文从整体性、综合性以及各个分支学科领域对近现代日本汉语学史作一概述,力图粗线条地展示近现代日本汉语学史基本面貌。文中涉及大量的文献,有许多在中国第一次论及,对进一步研究现近现代日本汉语学史提供了一定的文献资料。

    2022年00期 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 多重量词结构的推导

    杨永忠;

    在对多重量词结构这一句法现象进行充分描写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多重量词结构应当视为一个双层DP结构,是一个以内层DP为核心、NumP为补足语的名词性结构,内层DP成分统制NumP。NumP跨界(ATB)移位至外层DP的标志语位置,形成多重量词结构的表层语序。多重量词结构种类量词移位的根本原因在于数词空缺。这种假设可以对以往多重量词结构研究中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2022年00期 2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日本“汉文典”与清季文法教学

    张品格;

    晚清以来随着新式国文教育的展开,文法教学开始在国文课堂中兴起。早期的文法教学主要隶属于文学教育,为古文教学服务,以达到“会通”“作文”的目的。随着文法教学的展开,我国学者自行编撰的文法教科书开始出现,以来裕恂《汉文典》、戴克敦《国文典讲义》、俞明谦《新体国文典讲义》等为代表。清季文法教科书的编撰主要受到同时期日本汉语文言文法研究的影响,特别是明治时期涌现的一批以汉语文法及修辞等为研究对象的“汉文典”的影响。“汉文典”的出现使得日本的汉语文法研究彻底摆脱江户以来的虚字训诂传统,真正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文法研究,同时也对我国国内文法教科书的编撰、文法教学及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文法有缓慢脱胎于文学之势。在我国国内,自《马氏文通》起,至《新著国语文法》问世二十余年间,出现了短暂的“文典”时期,日本“汉文典”与我国学者编撰的“国文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法教学与研究的独立进程,一方面使得清季兴起的文法教学得以顺利展开,另一方面其所建构的汉语文法体系对后世文法教学及文法研究意义重大。

    2022年00期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主持人语

    胡旭;

    <正>本期“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栏推出4篇文章,选题涉及先秦和唐宋时期的重要文学、文化现象,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考辨,提出了各具个性的观点、见解及主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唐旭东博士的《〈诗·周南·关雎〉与周代宫廷教育文化生态》一文,是他关于《诗经》礼乐文化生态系列研究的又一篇力作,他认为不能把《关雎》讲成婚礼诗,而必须严格按照《关雎》小序,将它讲成教育君子应好德而非好色、后妃应重视德行培养的诗歌。

    2022年00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诗·周南·关雎》与周代宫廷教育文化生态——《诗·周南·关雎》的礼乐文化生态研究之二

    唐旭东;

    《诗·周南·关雎》有文本内容体现的作者之义和小序体现的用诗之义。作为周代《诗》教和“乐”教的重要内容,《诗·周南·关雎》在教育教学中的内容和意义指向与文本内容体现的作者之义有很大差异。从应用上说,《诗·周南·关雎》与《诗》“二南”大多数诗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作为房中乐,用于对天子诸侯和后妃夫人进行教育,这是当时以及后代《诗》教关于《诗·周南·关雎》“乐德”之教的硬性规定,即不论谁教这首诗,都不能把它讲成婚礼诗,而必须严格按照《关雎》小序,将它讲成教育君子应好德而非好色、后妃应重视德行培养的诗歌。如何弥缝诗文本义(作者之义)与用诗之义差异,主要是靠《诗·周南·关雎》被编入《诗经》以来首位编纂者的规定和历代经师日渐丰富而深入的诠释。

    2022年00期 5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图经与唐诗的风土书写

    杨玉锋;

    图经指的是描绘地方地理、记载地方物产、记录典故旧闻等内容的地方图志资料,唐代的图经修纂频繁,加上流传的唐前著作,唐人能够看到数量丰富的图经著作。唐人的风土认知的知识来源很广,如常识性的知识、前代诗文的记载、山川图画、图经地记等等,图经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唐诗记录了许多风土知识,通过史料的分析和诗歌的解读,可以看出唐代许多文人都有阅读图经的经历,图经使诗人摆脱地域的限制,了解到其他地域的山川地理、民风民俗,同时,也给他们的诗歌创作提供资料线索。作为唐诗的一大题材,送别诗中经常书写地方的风土知识,根据诗句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图经是它们的一大来源。而且,由于有的诗歌对地方风土知识进行了详细的铺排书写,使送别诗带有图经的文体特征。

    2022年00期 6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风景书写的递变——论白居易诗中的“人化风景”特色

    吕梅;

    古典诗中的风景书写的流变,可说是人走进风景,进而参构风景的“人化自然”的过程。它以人对于自然的“行动”为前提。景与人的关系,由中古早期单纯的看与被看之分隔,渐生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至中古晚期诗中,“人化风景”的书写大盛。白居易乃其中之代表。他借风景中的“行动”将陌生地域转化为富有意义的“存在空间”和“家宅”,也从中展示了他的生活美学、生存哲学、儒者内心。在诗句法层面,它表现为小句主题之“人”和“人工景致”的出现及增多,取代了单纯以自然景致作为主语的单一形态;搭配“人”的述语的动作动词渐趋多样,从“游”“观”,到“游宴”“嬉乐”,再到“开掘”“种植”“侍弄”“营建”,“风景”由远离人寰到日常可见。

    2022年00期 7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宋诗之“工夫”——“意”和“语”的表现力

    林湘华;

    “工夫”论是宋诗一大特征。透过“工夫”论(以及与其形影不离的“境界”论)的建构,宋诗彰显了它与唐诗不止在美学,甚至在艺术组构和实作上,皆足以自成一家的典范。宋诗首要以“诗中有法”“句中有眼”等认知彰显了相关的课题,并建构起所谓“工夫”的实质内涵;而在诗人以这等“法”与“眼”等文字工夫的经营提升了宋诗的表现力之后,更在这等眼界下(在诗歌为文字经营的专门之学下创造笼罩全篇的表现力),宋诗进一步扩充其艺术性,精炼“意”与“语”,重视“炼意”,强调掌握全局“熔铸”全篇的文字经营,以致推升了更深刻而全面的“工夫”思维与作为。本文将结合诗论与代表性的作品作“法”探讨:在宋代重“文”重“道”的氛围下,在宋人“诗歌自为一专门之学”的认知下,如何看待并且具体实现诗歌技艺性的这一面。

    2022年00期 8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主持人语

    王烨;

    <正>本期专栏选发两位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的论文,它们反映了当下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些热点及动态。新世纪以来,现代诗歌研究逐步摆脱“内部”文本结构研究的范式,走向了诗歌研究范式“创新”的自觉之路,杨四平教授这篇关于中国新诗叙事问题的研究,突破了“诗唯情”的诗学观念,转向探究诗歌抒情中的叙事问题,系统梳理出中国新诗五种叙事形态,并对中国新诗叙事研究的理论意义进行了深入思考。

    2022年00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中国新诗叙事研究:问题由来、研究史及其意义

    杨四平;

    中国新诗在追寻现代性的百年历程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叙事形态。而已有的中国新诗叙事研究,绝大部分是围绕传统文类意义上的叙事诗展开,较少有人从其他的诗歌叙事形态方面去研究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叙事、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叙事和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叙事,更少去研究抒情诗中的叙事以及各种中国新诗叙事形态等。新时期以还,虽然总体上人们对中国新诗叙事的认识仍未能走出单一的现代叙事诗的阈限,但同以往的状况相比,中国新诗叙事研究还是取得了不少值得称道的成绩。本文既考察其启导、缘由,梳理其迁流、曼衍,归纳其意义、价值;又从理论上进行提炼与总结,以期得出符合其实际情况的理论表述,对百年中国新诗叙事形态及其相关研究进行较为深入的历史化与系统化兼备的探讨。

    2022年00期 11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陈纪滢、姜贵土地革命书写的真实性与艺术缺陷

    阎浩岗;

    境外涉及中国大陆土改的小说,除了张爱玲《秧歌》《赤地之恋》,以台湾陈纪滢《荻村传》和姜贵《旋风》最具代表性。陈纪滢和姜贵出生于农村,他们作品中以早年经历为素材的叙述显示出现实主义的艺术功力,但最后有关土改的部分因无生活基础和政治宣传动机主导,土改干部与积极分子形象均被流氓化,既违反了历史真实,也缺乏艺术真实性。优秀文学作品既要把握历史发展方向,又要揭示不同伦理力量之间冲突的悲剧性,关注不同类型个体生命的命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超越政治宣传动机,而对历史心存敬畏,对笔下不同类型人物心怀大悲悯。

    2022年00期 12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中国文献学研究

  • 主持人语

    王传龙;

    <正>“文史互证”是传统的古典文献研究方法,它避免了单纯研究文学易流入虚浮、单纯研究史学易流入枯柴的弊端,能够兼顾文学的审美与史学的严谨,迄今为止仍然是文献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尽管新兴的“比较研究法”“诠释法”“语言分析法”之类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甚至借助西方的理论概念以解构、批评中国文学成为一种时尚,但对文本的准确分析仍然是一切研究成立的前提。

    2022年00期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崔融《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笺释考论

    吴在庆;

    本文就《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较为古奥难懂之礼仪制度、名物称谓、词语及典故人物等,分段分节分句加以笺释说明。部分文句则引典籍文献之相关记载加以说明佐证,或以史家之记载曝露其隐饰美化之言,或加以简要之评骘,以期还历史以真相,有助于读懂《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并对其有较准确之认识与评价。

    2022年00期 14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二卷本)新见宋人佚作辑证

    赵昱;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二卷本,系《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三十卷本之外的又一种大慧宗杲语录,它的内容源出《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而又有所增加。其中新见宋人佚作20首(篇),可为《全宋诗》《全宋文》补遗之一助。

    2022年00期 163-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清代赐谥对明末殉节诸臣遗集流传的影响

    颜庆余;

    明朝殉节诸臣遗集的文本流传,受到清朝审查制度和文治政策的深刻影响。顺治朝和乾隆朝两次赐谥,是对这些明朝死节忠臣的重新评价,成为诸臣遗集编刊的官方许可。诸臣遗集在结集刊行时,集名多取清廷所赐谥号,卷首多附刊赐谥谕旨和《明史》本传等官方文献,正文则删除触忌违碍的字句。明朝殉节诸臣的忠臣身份有助于其遗集的流传,而遗集流传则有助于诸臣声名自传于后世,不必依赖于史书的记述和评断。

    2022年00期 17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据海外馆藏《永乐大典》补《全宋诗》80首

    陈立琛;洪嘉俊;程浩炜;

    本文据哈佛燕京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爱尔兰切斯特·比蒂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所藏《永乐大典》辑补《全宋诗》,共得80首。其中包括《全宋诗》已收诗人31家54首,以及《全宋诗》未收诗人2家26首。在据《永乐大典》新发现卷册进行补遗时,应特别注意穷尽式利用。一要对所有可见卷册的全部文字内容进行详细比对,确保应用尽用;二要把各种体式和内容的诗歌均囊括到补遗的范围中,做到能全则全。

    2022年00期 184-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书评

  • 中国现代美学的系统建构——评杨春时教授的《中国现代美学思潮史》

    高上;

    杨春时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思潮史》是学界第一部从思潮角度考察中国现代美学史的著作。该著指出,美学思潮是美学思想对现代性的反映,是美学史的基本单位。该著运用现代性理论,通过对现代性体验的深刻把握,对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美学思潮进行了精准的定位和公允述评,展现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历史演变规律,提出超越后现代美学,以新的现代性体验建设新现代美学的观点。该著不仅完成了对中国现代美学思潮历史的全面梳理,也展开了对中国现代美学的系统建构。

    2022年00期 204-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科幻电影研究理论建构新突破——读黄鸣奋教授的“科幻电影创意研究系列”三部曲

    许哲敏;

    《科幻电影创意研究系列》三部曲以总篇幅超过200万字的体量建立了危机叙事、后人类伦理和黑镜定位相结合的科幻电影理论研究体系。其超越文本跨文化视角、具有学术自觉和民族自觉意识的星座式审视、另辟蹊径不落窠臼的创新分析路径,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科幻电影研究话语权与主动权,是具有示范意义的科幻电影研究力作,应在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研究中占有其一席之地。

    2022年00期 214-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汉语语法学史共时“国别化”范畴新模式——评《日本近现代汉语语法学史》

    杨杏红;

    李无未教授的《日本近现代汉语语法学史》是国际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一部巨著,在中国第一次建立汉语语法学史共时“国别”学术话语的新范畴,具有重要的开拓性意义。文章认为,该书在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等方面已经完全有别于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非常值得特别关注,其开拓性学术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共时国别化和区分语体两个方向指出了汉语语法分支学史研究的可能性;从全球史观和跨学科两个角度明确了汉语语法学史理论体系范畴重新构建的可行性。另外,该书针对国外历史文献整理和挖掘的难点有所总结,并提供了全域性收集和逐本深挖等具体经验模式,启发学术思路,极具有可参照性。

    2022年00期 223-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刊首语

    <正>《厦大中文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Xiamen University)系由厦门大学中文系创办的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研究丛刊。厦大建校伊始,中文即为重镇。学界名流鲁迅、林语堂、沈兼士、罗常培、周辨明、施蛰存、林庚等教授其间,学术基础,乃得奠定。迄今百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斯风日炽。于兹创立本刊,

    2022年00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本刊征文启事附本刊中文注释技术规范

    <正>(一)本刊征文启事《厦大中文学报》系由厦门大学中文系创办的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研究丛刊。本刊本着学术至上原则,发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优秀学术论文,诚挚欢迎海内外学者惠赐大作。现将相关事项知会如下:1.本刊暂定为半年刊,每年4月、10月出版。投稿后一般在一个月内会接到有关稿件处理的通知。

    2022年00期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