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楫先生的词典人生Professor Zhou Changji's Lexicography and Life Story
许彬彬;朱冬纯;
摘要(Abstract):
周长楫的学术研究主要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他的研究成果又多集中在编写辞书的工作,尤其是编写了闽南方言的多种词典。在名师的指导下,他从自己的母语闽南方言入手,长期深入民间做调查,掌握了大量的方言资料,并注意把汉语音韵学和方言学的研究密切联系起来,在音韵、方言的一些论著中不拘前人之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所编写的词典也都各具特色。
关键词(KeyWords): 周长楫;汉语音韵;闽南方言;词典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许彬彬;朱冬纯;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1953年开始,凡企事业、机关、团体等的正式职工,经组织调派或本人申请,可参加高考,并根据工龄享调干生补助待遇。
- (2)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叫社教或“四清”(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是党领导下的群众运动,并派工作队领导。
- (1)罗常培(1899-1958),著名语言学家,字莘田,北京人,满族,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主任等。曾在厦门大学任教。1950年,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曾任《中国语文》总编辑、《语言研究》常务编委等。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和召集人,曾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讨论,创办了北京大学语言专修科。著有《汉语音韵学导论》《厦门音系》《语言与文化》等。2008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罗常培文集》,共10卷精装。
- (2)沈兼士(1887-1947),名坚士。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清华大学。1926年随鲁迅先生赴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代表作《文字形义学》《广韵声系》等。
- (3)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漳州)人。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1922年入德国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并研究语言。在语言学方面著有《语言学论丛》等。
- (4)周辨明(1891-1984),著名语言学家,福建惠安人。曾赴德国汉堡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1921年至1948年在厦门大学任教,先后任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汉语拼音化、方言音韵及汉字检索研究。著有《中华国语音声字制》《厦语入手》《语言学概论》等。
- (5)罗常培.厦门音系[M].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0年.
- (6)林语堂.语言学论丛[M].上海:开明书店,1933.该书收32篇论文,涉及古音、方言等多方面内容。
- (1)洪笃仁(1922-1993),语言学家。福建惠安人,生于厦门。1945年暨南大学中文系毕业。1951起在厦门大学中文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任该系语言教研室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汉语大词典》副主编等职。主要著作《现代汉语》等。
- (2)陈亚川(1938-1996),厦门人。196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后调任北京语言学院杂志社社长,《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研究员,著有《汉语集稿》等。
- (3)周长楫等.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 (4)所谓文白异读,通常指的是一个字在语音上具有相同的来历,即在《切韵》系统的韵书里音韵地位完全相同,而在现代汉语的某个方言里,虽然在意义上仍有关联,但在读音上却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周长楫《厦门方言研究》)
- (1)周长楫.厦门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 (2)李荣(1920-2002),浙江省温岭市人。著名音韵学家、方言学家。笔名董少文、宋元嘉、昌厚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国方言学会会长、《方言》杂志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学评审组成员等职务。
- (3)熊正辉,江西南昌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研究所党组书记,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副主任,《方言》季刊副主编、主编。
- (4)张振兴,1941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青少年时期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度过。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主任,《方言》季刊常务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1)周长楫.闽南方言大词典[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 (2)王建设(1954-)福建泉州人。1988年获得厦门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在暨南大学获博士学位。华侨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文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福建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泉州方言研究会理事长、泉州语言文字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古代汉语与闽南方言研究。
- (1)林连通(1942-),福建永春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编审。《中国语文》编辑部主任,《中国语言学年鉴》主编。他发表《继往开来推陈出新---〈闽南方言大词典〉评介》(《汉字文化》2008年04期)。
- (2)周长楫等.新加坡闽南话词典[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 (3)周清海,新加坡华人,杰出华人语言学家。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主任、新加坡华文教学检讨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国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华文模范教师奖遴选委员会主席等职务。
- (4)周长楫.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
- (5)林华东(1955-)福建安溪人。泉州师范学院教授,副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兼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福建省语言学会副会长、福建省辞书学会副会长等。著有《泉州方言与文化》等。
- (6)陈荣翰(1948-)生于台湾台南市,长期在漳州生活。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福建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研究员。
- (1)周长楫.闽南方言韵书[G].厦门:鹭江出版社,2015.
- (2)福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方言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 (3)詹伯慧,广东省饶平县人,1931年生,当代语言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詹伯慧从事语言学教学、研究工作逾三十年,在国内外出版语言学专著多种,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内容涉及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汉语方言、文字改革、普通话教学、辞书编纂等许多方面。他能说闽、粤、客家等不同类型的方言,又调查过多种方言,五十年代还曾作为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成员到海南岛调查过黎语,语言的感性知识和调查实践的经验都比较丰富。
- (4)周长楫,欧阳忆耘.厦门方言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 (1)周长楫.闽南方言与文化[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 (2)周长楫.略论厦门话量词[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128-133.
- (3)周长楫.福建境内闽南方言的分类[J].语言研究,1986(2):69-84.
- (1)周长楫.永安话的-m尾问题[J].中国语文,1990(1):43-45.
- (2)永安市有西洋乡、大湖乡等11个村是说闽南话的,余下大部分地区属于闽中方言。(《中国语言地图集》方言卷2012修订版)
- (3)李珍华,周长楫.汉字古音音表[Z].北京:中华书局,1993.
- (4)傅璇琮(1933-2016),浙江宁波人。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兼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等。
- (5)李珍华,美籍华人。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生平事迹未详。
- (1)《方言调查字表》1964年版主要供调查方言音系之用,一共选择了比较常用的字三千七百多个,依广韵的声母、韵母、声调排列,用来调查方言,可以得出方言音系在古今演变上的要点,书前有用法、说明及声母表、韵母表、声调表,书后附音标及其他语音符号表,初步研究汉语音韵的人也可以通过本书的音韵系统得到关于广韵和等韵的基本知识。
- (2)王力(1900-1986),著名语言学家,广西博白人。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教授。王力一生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对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精深。
- (3)周长楫.《诗经》通韵合韵说疑释[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2-18.
- (4)王力.诗经韵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8-36.
- (1)周长楫.双声通假叠韵通假说质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175-184.
- (2)周长楫.通假字“音同”原则浅说[J].古汉语研究,1998(1):20-24.
- (3)周长楫.浊音清化溯源及相关问题[J].中国语文,1991(1):283-288.
- (4)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丹阳市人,著名语言学家。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